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意見》,該意見可以說是我國數字文化發(fā)展的里程碑,為數字文化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戰(zhàn)略和政策支撐。
今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文指出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進一步將數字文化經濟推向了時代前沿。
在國家數字經濟戰(zhàn)略和文化強國建設的背景下,《數字文化經濟浪潮》的出版是及時的。
作者金巍多年從事文化經濟研究,從多個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國數字文化經濟發(fā)展的脈絡、特征以及構成,并對數字文化經濟發(fā)展的大趨勢進行預測,這種全景式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深刻了解數字文化經濟發(fā)展的相關內容,值得一讀。
1、文化經濟發(fā)展已進入新軌道
作者在書中給出的數字文化經濟的定義是:“數字文化經濟是以文化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網絡與數字平臺作為文化內容的生產、傳播與消費的載體,以數字技術為文化經濟發(fā)展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p>
通過作者給的定義,結合書中內容和其他文獻資料的觀點,我們大概可以提煉出數字文化經濟的幾個主要特征:首先,文化數據在數字文化經濟中起關鍵作用,文化數據成為經濟活動中可交易的資產;其次,數字文化經濟依托數字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網絡與我們現在常說的互聯網網絡還是不同的,是進化了的新一代網絡系統;最后,數字技術是數字文化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另外,作者在書中將數字文化經濟在我國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2年之前,稱為數字文化經濟的初始階段;第二階段是2012—2019年,這一階段數字文化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文化產業(yè)變革顯示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顛覆性;第三階段是2020年至今,數字文化經濟進入了新發(fā)展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在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戰(zhàn)略實施的背景下,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產,數字技術的應用變得更加重要,文化經濟發(fā)展也進入新的軌道,數字文化產業(yè)還是追求更高質量的發(fā)展。
數字經濟概念剛被提出的時候,數字技術還比較初級,并且大多停留在實驗室中。如今數字技術已經取得了革命性進步,每年都會有令人目不暇接的技術概念涌現,正如作者所說,“數字技術正在通用化的過程中走入生產和生活?!?/p>
我國政府很早就開始重視文化領域的科技應用,這個科技應用主要指的就是數字技術的應用。作者在書中也介紹了幾個與數字文化經濟相關的數字技術,比如“共性關鍵技術和底層技術、數字工具及軟件技術、場景及生態(tài)應用的技術集成以及數字硬件?!?/p>
其中,“共性關鍵技術和底層技術”主要是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這些技術既是數字經濟發(fā)展的底層技術,也是數字文化經濟發(fā)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底層技術。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我國推進文化領域應用大數據技術的相關政策和案例,通過作者的介紹我們能夠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大數據技術在文化產業(yè)的應用基本上覆蓋了文化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關于人工智能在數字文化經濟中的應用,書中提到愛奇藝推出的《中國有嘻哈》節(jié)目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幫助眾多的流量明星進行選擇戰(zhàn)隊,還運用這一技術預測流量,反過來指導節(jié)目的策劃。
此外,在作者看來,5G技術、物聯網、虛擬現實技術和元宇宙等新的技術方向和數字基礎設施,也都為文化產業(yè)的生產和運營帶來了新的方向,不僅能夠推動文化產業(yè)數字化發(fā)展,同時也能推動文化產業(yè)運營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促進文化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文化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技術是經濟發(fā)展的動力,科技與文化的結合,是時代的使命所在?!弊髡咴跁刑岬?。
2、對技術與文化的融合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
近年來,我國政府關于數字文化經濟的重點領域都有相關的措施出臺,數字文化經濟治理進程也在不斷推進。但是,除了要看到當下已經出現的一些問題并做出相關回應外,還有很多趨勢也需要我們關注。
比如,隨著數字技術在文化經濟中的廣泛應用,文化經濟的“數字化遷徙”日漸受到關注。目前文化產業(yè)處于“內卷”的狀態(tài),新聞媒體、廣告等行業(yè)的市場競爭很多只是在形式上進行,這種競爭大多是無效“內卷”。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用數字技術解決‘內卷’”,“擁抱數字技術,到達另一個維度的競爭時空”。
所謂“到達另一個維度的競爭時空”,在我們看來,就是在數字世界里完成與現實世界相同的操作,比如基于元宇宙場景的競爭。從目前的技術解讀來看,元宇宙幾乎集成了所有數字技術,用以構建完整的虛擬世界。所以,有很多原本就與數字世界有關聯的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都可以大規(guī)模遷徙到元宇宙中,比如演唱會、綜藝節(jié)目等。
不過,這些也只是基于目前的一些學界和業(yè)界的觀點給出的判斷,元宇宙是文化“數字化遷徙”的一個去處,但是這種遷徙對線下的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產生多大的沖擊,目前尚未可知。比如,元宇宙空間中的文化經濟發(fā)展可能面臨更多新的文化沖突,同時也可能形成新的文化鴻溝和消費壁壘。這些都是文化經濟在“數字化遷徙”過程中需要給予關注的。
此外,作者在書中還提到了“科學技術的雙刃劍效應”,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正在切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但數字技術引發(fā)的一些負面問題也體現在文化經濟領域。比如,數字文化消費中的隱私權問題、數字壟斷以及某些平臺利用技術優(yōu)勢進行“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問題,還有盲目的數字崇拜導致的文化迷失問題。
“數字技術在文化領域有廣泛的應用,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技術的影響仍是不確定的?!弊髡咴跁姓f的。
是的,我們一方面能夠感受到數字技術越來越強大,強大到似乎能夠滿足人們所有的欲望,可以左右社會和文化的方向,另一方面就是對未來文化走向的各種不確定。就像美國作家唐·德里羅說,“這就是技術的意義所在:它一邊創(chuàng)造對不朽的渴望,一邊威脅著毀滅世界”。
當然,這也不是什么新問題了,在技術被應用于改變人類生活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長時間的爭論。在我們看來,對于技術和文化的關系,我們還是要持有一種相對樂觀的態(tài)度,數字技術并不會對文化起決定性作用,數字技術肯定會改變我們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組織方式等,但這些改變不是根本性的。
無論技術如何強大,決定人類去向何處的,終究應是人本身。人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如何發(fā)展數字文化經濟,如何在數字世界中詮釋文化才是重要的,只要把握住這個方向,就能推動數字文化經濟向善發(fā)展。
作者:黃艷芳(方塘智庫科創(chuàng)中國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
運營機構: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務電話: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