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竟能像名家一樣畫畫,呈現(xiàn)畢加索、蒙克、莫奈的畫風?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人工智能或能助你圓夢。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Tiamat人工智能藝術團隊的展位吸引著好奇的觀眾,他們中有不少人是首次嘗試AI繪畫。
雖然AI技術已深深地嵌入公共生活,但當AI嘗試染指藝術的時候,還是不可避免引起了繪畫圈內(nèi)的熱議。更有甚者,猜想藝術家是否會被科技“奪去飯碗”,或喪失原有的創(chuàng)造力,不得不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
這樣的擔憂,正在成為看得見的現(xiàn)實:一些畫師在交稿時,會標注“純?nèi)祟愂止だL畫,無AI建?!保灰幻麉①愓哂肁I繪畫工具生成的作品,在藝術比賽中拔得頭籌;一幅由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畫作《埃德蒙德·貝拉米的肖像》,竟然拍出43.25萬美元的高價……當業(yè)內(nèi)人士還在為AI繪畫是否屬于藝術的時候,外界反應似乎已經(jīng)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著名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有一句名言: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對于各類美術培訓機構來說,這句話可謂耳熟能詳。雖然談論的是藝術教育,但這句話拓展開來一樣適用——當我們討論藝術的時候,在意的到底是“方法”,還是“目標”?
現(xiàn)實應用中,AI繪畫工具普遍還存在一些技術缺陷,特別是在人物繪畫方面,不時會出現(xiàn)多只手、多條腿或人物部分肢體丟失等問題,有人因此嗤之以鼻。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科學發(fā)展與技術進步,不僅此類啼笑皆非的問題會被解決,更加細微的瑕疵也會得到矯正。當AI繪畫惟妙惟肖,甚至足以亂真的時候,又當如何看待?
承認AI繪畫屬于藝術,并不會絞殺真正的藝術,相反,還可以成為推動藝術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漫漫歷史長河中,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不斷推陳出新,有人因此不得不走出“舒適區(qū)”。但人類文明從未因此停滯不前,反而爆發(fā)出更大的創(chuàng)造力。這正是人的創(chuàng)造性魅力所在,是任何技術也無法替代的。
運營機構: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務電話: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