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對科研評價改革政策的知曉度超過90%,對科技評價導向的認可度達到95.6%,對破“四唯”等舉措的認可度也達到80%……9月10日,在2023浦江創(chuàng)新論壇“創(chuàng)新體系與科技評價”主題論壇上,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用一組數(shù)據(jù)說明了我國科技評價改革取得的成效,“我們連續(xù)5年對科技評價改革進行跟蹤監(jiān)測,隨著科技評價改革及其推進舉措的不斷落實,建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取得廣泛共識,科學、規(guī)范、高效、誠信的科研評價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定性還是定量因時而動
“人才評價伴隨著我國科技改革的歷程不斷發(fā)展,且不同的階段對人才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敝袊茖W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舉例說,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的人才評價是定性評價,出現(xiàn)了標準不明確也不夠客觀等問題,當時科研人員希望以定量化的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的客觀性;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科技界引進國際定量的評價方法,其中耳熟能詳?shù)氖?,將SCI論文指標作為評價學者科研成果的定量標準,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
后來,便出現(xiàn)了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普遍使用SCI論文的數(shù)量、被引次數(shù)、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等,作為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科研獎勵、學位授予乃至學科評估的核心指標。
進入新時代,為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關鍵“卡脖子”技術,我國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標準。2018年以來,一系列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為鮮明指向的人才評價改革新政密集出臺。2018年,中辦和國辦印發(fā)《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這份被稱為“三評”改革的文件,拉開了新時代全面深化科技評價改革的序幕。
潘教峰說,2018年以來,我國政府部門先后頒發(fā)多項政策,特別是“三評”文件和清理“四唯”專項,科技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硬骨頭”和新問題怎么系統(tǒng)解決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問題又接踵而至,破了“四唯”之后,新標怎么立得住又推得開?
“我們在強調破‘四唯’的同時,又出現(xiàn)了四個不到位的問題?!迸私谭逄寡裕雌啤八奈ā焙罅⑿聵瞬坏轿?、評價方式創(chuàng)新不到位、資源配置改革評價不到位、用人單位評價制度建設不到位。
在此背景下,2022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斑@個方案很有特點,強調問題導向和實用導向。把人才進行分類,以解決問題、確定目標為導向推進改革,是一次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嘗試?!迸私谭逭f,我國人才評價隨著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不斷進行探索。
如今,我國科技評價對象覆蓋了政策、計劃、項目、成果等科研活動和科研管理活動的全鏈條,多層次、多元化評價力量初步形成,評價結果也在不斷強化,評價能力持續(xù)提升。
不過,賀德方提醒,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科技評價還面臨很多挑戰(zhàn),既有長期沒能有效解決的“硬骨頭”,也有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比如,科技評價體系統(tǒng)籌不夠、聯(lián)動性不足,對科技評價破立并舉的要求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政府評機構、機構評人才的傳遞導向未完全健全,科技評價結果的異化使用現(xiàn)象存在。
值得關注的是,制度文件層面雖然破了“四唯”,但操作過程中未能完全落實到位,新標確立的工作還需加強。
“實際上,新標尚未系統(tǒng)確立也增加了徹底破除‘四唯’的難度?!辟R德方直言,以使命績效為導向的科研單位的評價體系尚待建立,不少科研單位機構仍存在圍繞排名轉、跟著項目跑的問題,影響了科研人員的價值導向,科研單位對人才以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還需持續(xù)深化。同時,“帽子”異化問題仍然存在,對科研生態(tài)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未消除。
潘教峰提到,科技評價破“四唯”,不能只破不立,還需要從人才評價的導向、標準、方法等方面,系統(tǒng)分析科技人才評價體制機制與人才成長規(guī)律錯位的情況,解碼我國科技人才評價存在的矛盾問題。
深化科技評價改革還需明確方向
科技評價是科技治理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創(chuàng)新國家都將科技評價列為最主要的政策工具。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深化科技評價改革的重大部署,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還需持續(xù)發(fā)力?!辟R德方強調,科技評價要全面嵌入科技活動及科技管理的鏈條,一方面要加強對科研活動的全鏈條評價,優(yōu)化科技資源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對科技管理工作自身的評估,包括但不限于完善重大科技政策的評估機制。
賀德方認為,要進一步明確評價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堅持不干不評的原則,國家層面的評價要與承接國家重大任務直接掛鉤,建立政府評機構、機構評團隊、團隊評人才的評價導向機制。此外,要加快推進科技評價立新標的探索,壓實評價的主體責任,推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è)等根據(jù)國家需求建立符合自身體系的評價內控制度等。
“我國急需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基于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五大價值導向,引導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在潘教峰看來,對于基礎研究類人才應以科學價值為主進行評價,重視同行評議與代表作制度;對于應用開發(fā)類人才,應重點考慮以技術價值為導向,成果包括重大技術的突破等。
潘教峰建議,要改進人才分類評價的標準體系,創(chuàng)新人才評價的方式方法,完善人才評價的體制機制,從而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評價制度,建立回歸科學價值本原的評價體系。
運營機構: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務電話: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