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相逢,在家人團圓之際,賞金秋美景之時,內蒙古各地博物館進一步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依托北疆地區(qū)的自然和文化優(yōu)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弘揚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文物活起來,精心準備了豐盛的文化大餐,讓觀眾在博物館里感受中秋古韻,共話偉大時代,在歡度中秋國慶佳節(jié)的同時,深深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全區(qū)博物館在“雙節(jié)”期間,共接待觀眾94.82萬人次,繼暑期之后再次掀起“博物館熱”的高潮。
上新展覽 彰顯文化之力
“兩節(jié)”期間,眾多博物館打造精品展覽,為廣大觀眾提供假期“文化之旅”,在觀展覽、賞文物的同時,感悟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團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新裝修的鄂爾多斯市博物院在“雙節(jié)”來臨之際開門迎客,推出黃河從草原上流過——鄂爾多斯歷史文化陳列展覽,集中展示鄂爾多斯悠久而燦爛的古代歷史文化;呼和浩特博物院六大分館異彩紛呈,其中豐州故城博物館舉辦“回望千年·博物北疆”文博場館主題文化活動、豐州故城歷史文化展,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開一扇通往宋遼時期文化交融的大門;人氣巡展“塞上風光無限好——走西口文化歷史陳列展”第三站在烏蘭察布市博物館開展;敕勒川博物館為迎接祖國的74歲生日,引進《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圖片展》;庫倫旗博物館全面提升改造在“雙節(jié)”前夕“煥新”開館、推出“共同的家園”“共同的瑰寶”“共同的見證”等展覽,展現庫倫旗各族人民共同書寫悠久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燦爛文明、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歷程。
精品手作 體味文化之美
“手作”是當下博物館活動的新寵,隨著廣大觀眾對深度游、體驗游需求增長,對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喜愛程度日益提升,讓觀眾自己“動手”儼然已成為博物館發(fā)揮“大學校”功能的重要手段。區(qū)內多家博物館借助中秋、國慶元素,推出DIY月餅、燈籠制作、體驗傳統剪紙、手繪月球等多項手工藝制作活動,讓廣大游客,特別是青少年用手觸摸、用心體味“雙節(jié)”的濃濃文化氛圍。包頭博物館推出“中秋月圓人團圓、十一佳節(jié)度國慶·穿越古今的民族團結之美”主題活動、阿拉善右旗博物館推出“中秋探月”活動、紅山文化博物館推出“玉不琢不成器”——“玉器”制作社教活動、遼中京博物館舉辦“月滿迎中秋·文化共傳承”活動等。內蒙古博物院以院藏不同時期帶有龍紋飾的文物為設計靈感,將中華民族龍的形象演化與月亮的陰晴圓缺結合起來進行設計,與海鵬公司打造中秋主題博物館文化市集,聯合推出“玉龍攬月”中秋聯名月餅,實現文化與食品老字號跨界融合。
沉浸體驗 感受文化之妙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對傳統節(jié)日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不斷增強,博物館里的“雙節(jié)”活動應運而生,陪伴觀眾們度過一個充滿“博物館記憶”的美好假期。赤峰博物院依托歷史優(yōu)勢,通過契丹人獨特的中秋習俗為切入點,講述赤峰地區(qū)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佳話;阿拉善博物館推出“中秋游園會”趣游活動,在雅歌投壺中追尋中秋記憶;烏海市進一步打造“書法之城”品牌,推出“古法傳承”活動,體驗古法雕版印刷術,印制古詩詞、古文字,感受雕版印刷獨特的魅力和文化韻味。當下博物館里過“夜生活”正在流行,呼倫貝爾博物院、將軍衙署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館、內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等多個博物館延續(xù)“博物館之夜”,推出賞明月、對詩詞、投壺賽等眾多活動,讓廣大觀眾在參與中解碼中秋起源,在體味民俗中感受穿越千年保留至今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歡聲笑語中為祖國母親慶生。
強化安全 筑牢文化之基
文物安全無小事,安全生產工作是博物館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內蒙古多地博物館開展安全檢查、實戰(zhàn)演練,確保“雙節(jié)”期間廣大人民群眾觀展安全,保障文物安全。昭君博物院、鄂倫春民族博物館、通遼市博物館、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扎賚諾爾博物館等多個博物館,開展消防、電氣設備安全檢查,組織人員進行滅火器實操及疏散演練,同時針對各項重點安全部位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防范建議,并要求各值班人員緊繃節(jié)日期間安全防范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做好“雙節(jié)”期間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消除安全隱患,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博物館中度過一個安全、祥和、愉快、舒心的中秋及國慶佳節(jié)。
此外,各地博物館還通過組織紅色宣講、線上云課堂、網上云展廳及流動展車進校園、進社區(qū)等多種社教活動,真正落實文化惠民,讓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內蒙古博物院將流動數字博物館展車和“歡樂大課堂”帶進校園,讓博物館文化成為“流動的風景線”,同時“帶著博物館去看你”——“一路風光·邂逅歷史遺珍”主題活動走進城際列車車廂,成為拓展傳播手段的新嘗試。通遼市博物館推出“喜迎國慶節(jié) 文物會說話”主題宣講活動、烏審旗博物館開展“沿著文物主題游徑走進自然遺產”迎國慶研學活動、遼中京博物館舉辦“傳承紅色基因·強國復興有我”紅色故事宣講文明實踐活動、阿拉善右旗博物館打造線上數字博物館,擴展博物館的延伸空間。除此之外為進一步落實文化惠民,呼和浩特市開通“博物館專線”公交車,富有文化韻味的車體涂裝,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昭君博物院推出《王昭君實景劇》沉浸式大型演出活動,場場座無虛席;阿拉善博物館等博物館還推出志愿服務宣講活動。
運營機構: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會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務電話:0477-8394929